2014年8月30日 星期六

Movies>Cruel&Unusual/迴路人生:如果死了以後還能選擇,你會怎麼做?

半個月的時間,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是半個睡到自然醒的寒暑假、一口氣把特休假放完出國玩一下,而對加拿大籍導演Merlin Derisevic而言,15天已經足以完成得獎作品《Cruel&Unusual/迴路人生》,雖然在這之前,他籌備了四年之久。

你很可能看過《The Machinist 機械師》、《Memento記憶拼圖》、《Oblivion遺落戰境》、《Edge of tomorrow明日邊界》,甚至是《Run Lola run蘿拉快跑》、《Source Code啟動原始碼》其中一部。若要說這些電影跟迴路人生有什麼共同之處,那正是都不停在問「如果可以重來一次,我們會怎麼做?」。

左: Julien(Michael Eklund飾)/右: Edgar(David Richmond-Peck飾)圖片來源:IMDB



簡單、樸實到幾近零特效的運鏡,主角是個不起眼、襯衫快因發福大肚子爆扣的中年大叔,一切平凡到像在演你隔壁鄰居的故事,直到一起殺人案件引爆了大叔生活週遭的種種問題,精彩的才剛要開始!

本片開門見山的告訴觀眾當下現實正在發生的事,卻又像夢一樣,不知道是何時開始、何時發生、何時來到這裡,在這樣帶著疑惑的心情下,巧妙應用音效與配樂創造情境氛圍,那如重覆迴圈般播放的場景,非但不乏味,還讓人想繼續探索事件的真相、解開謎團。這樣倒帶重演的手法,看似無奈訴說人生是無止盡的悲劇Loop,實則更富含「多嘗試、多練習、不放棄」的概念。劇情中探討的議題涉及兩性關係、外籍新娘、親子教育、家庭倫理、人性善惡到因果輪迴,不僅欲傳達人生在世之道,更充滿了帶領觀眾一窺死後人生的企圖心。

我們很可能有猜到,迴路人生會用這樣的方式演繹所謂的普世價值觀,但沒想到即使是身為旁觀者的你我,捲入這般迴路人生時,心中的雜音也越來越多。如前面提到的那句話「如果可以重來一次,我們會怎麼做?」,迴路人生也是不斷追問這個問題。從假設、推論、驗證的過程中,最終明白生命存在的意義要先從接受與自我認同開始。

然而,什麼才是「接受」?是默默承受、忍氣吞聲嗎?
什麼才是「自我認同」?是替自己所作所為無論好壞全面護航嗎?
這些問題,迴路人生都沒避而不談。
我想這麼說,迴路人生是一部心地很好的電影,如果你有寫to do list的習慣,它扮演的角色就是幫你檢視那份清單,協助你下次能完成更好的一頁。

這部片本身的題材並不新穎,三點不露、沒有大場面、沒有飛車追逐、沒有爆炸、血漿量少於三瓶蕃茄醬,但整個表現手法、氣氛的營造都令人耳目一新!

個人認為這是2014年暑假檔期最值得一看的劇情片。

【電影資訊】
年份:2014(台灣上映時間:2014/07/25,在這之前已於2014金馬奇幻影展播映過)
評分:IMDB 7.5 │ RottenTomatoes 尚無評分
片長:95分鐘
出品國家:加拿大
導演:梅林‧德維賽維克(Merlin Dervisevic)
編劇:梅林‧德維賽維克(Merlin Dervisevic)
演員:David Richmond-Peck(飾主角 Edgar)
Bernadette Saquibal(飾外籍新娘 Maylon)
Richard Harmon(飾 William)
Michelle Harrison(飾 Doris)
Michael Eklund(飾 Julien)

2014年8月19日 星期二

TV Series>The Newsroom/新聞急先鋒/新聞編輯室:媒體的台上與台下

2014年秋天將推出第三季的《The Newsroom》是這幾年內,前幾名讓我覺得好看之外,內容也算有深度的影集。由數度獲得艾美獎、奧斯卡的知名編劇Aaron Sorkin(註1)原創製作,講述一家名為「亞特蘭提斯」的有線新聞台,正準備重整新聞台,必須創下前所未見的收視率,才能保住新聞台繼續經營。

為達此目標,他們聘請了公眾形象正面處世圓滑的Will McAvoy擔任當家主播兼執行製作,然而這個中年人卻決定要改寫他的職業生涯,重拾身為媒體人應有自覺,以挖掘新聞價值、報導真相、不畏強權的理念重新站上主播台。沒想到他這一轉念,把自己跟團隊還有新聞台,推向一條嚴峻的重生之路。

註1:Aaron Sorkin 艾倫‧索金,紐約人,曾以《社群網站》一片獲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在電視影集的部分著有《白宮風雲》。

(圖片來源:HBO)

2014年8月13日 星期三

TV Series>Halt and catch fire/奔騰年代/電腦狂人:當資訊科技重回80年代

偉哉八零,哼著朗朗上口的搖滾樂時,你還聯想到什麼?科技進步的速度之快,有時候,我們來不及多探究現在用的電腦、手機、壓縮檔格式,背後曾隱藏著多少故事。有趣的是,當各界都在力求創新、讓人類的生活好還要更好,還是有一群人從未淡忘遺留的美好,「復古就是流行」的風潮,已經從時尚界、遊戲界吹到影劇界。

80年代你我耳熟能詳的IBM、Apple正致力於開發家用個人電腦,相關產業像是德州儀器、甲骨文Xerox等也都在本片被提及。整個資訊科技產業掀起一連串革新戰火,而《Halt and Catch Fire》則以此為時代背景,用個性鮮明的角色融入一間面臨轉型的公司,重新詮釋那些年我們拿著3.5吋磁片存檔案、用CRT螢幕玩黑白pixel遊戲的同時,正在發生的資訊科技業風雲。

不僅以機械語言「停止工作」的指令Halt and Catch Fire為片名,每一集也依此風格精準下標,從I/O、FUD(註1)到Close to the metal等,相信許多業界人員看到一定覺得份外親切!對於門外漢如我,更是多長了幾分知識。

註1:Fear、Uncertainty、Doubt最早出自IBM工程師Gene Amdahl,意指對顧客灌輸一些觀念,使顧客誤以為除了該公司的產品外,他們別無選擇。這種行銷手法現在經常用於電腦業界,後也被運用於政治界。


左:工程師Gordon/中:程式Cameron/右:業務Joe(圖片來源:A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