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可能看過《The Machinist 機械師》、《Memento記憶拼圖》、《Oblivion遺落戰境》、《Edge of tomorrow明日邊界》,甚至是《Run Lola run蘿拉快跑》、《Source Code啟動原始碼》其中一部。若要說這些電影跟迴路人生有什麼共同之處,那正是都不停在問「如果可以重來一次,我們會怎麼做?」。
![]() |
左: Julien(Michael Eklund飾)/右: Edgar(David Richmond-Peck飾)圖片來源:IMDB |
簡單、樸實到幾近零特效的運鏡,主角是個不起眼、襯衫快因發福大肚子爆扣的中年大叔,一切平凡到像在演你隔壁鄰居的故事,直到一起殺人案件引爆了大叔生活週遭的種種問題,精彩的才剛要開始!
本片開門見山的告訴觀眾當下現實正在發生的事,卻又像夢一樣,不知道是何時開始、何時發生、何時來到這裡,在這樣帶著疑惑的心情下,巧妙應用音效與配樂創造情境氛圍,那如重覆迴圈般播放的場景,非但不乏味,還讓人想繼續探索事件的真相、解開謎團。這樣倒帶重演的手法,看似無奈訴說人生是無止盡的悲劇Loop,實則更富含「多嘗試、多練習、不放棄」的概念。劇情中探討的議題涉及兩性關係、外籍新娘、親子教育、家庭倫理、人性善惡到因果輪迴,不僅欲傳達人生在世之道,更充滿了帶領觀眾一窺死後人生的企圖心。
我們很可能有猜到,迴路人生會用這樣的方式演繹所謂的普世價值觀,但沒想到即使是身為旁觀者的你我,捲入這般迴路人生時,心中的雜音也越來越多。如前面提到的那句話「如果可以重來一次,我們會怎麼做?」,迴路人生也是不斷追問這個問題。從假設、推論、驗證的過程中,最終明白生命存在的意義要先從接受與自我認同開始。
然而,什麼才是「接受」?是默默承受、忍氣吞聲嗎?
什麼才是「自我認同」?是替自己所作所為無論好壞全面護航嗎?
這些問題,迴路人生都沒避而不談。
我想這麼說,迴路人生是一部心地很好的電影,如果你有寫to do list的習慣,它扮演的角色就是幫你檢視那份清單,協助你下次能完成更好的一頁。
這部片本身的題材並不新穎,三點不露、沒有大場面、沒有飛車追逐、沒有爆炸、血漿量少於三瓶蕃茄醬,但整個表現手法、氣氛的營造都令人耳目一新!
個人認為這是2014年暑假檔期最值得一看的劇情片。
【電影資訊】
年份:2014(台灣上映時間:2014/07/25,在這之前已於2014金馬奇幻影展播映過)
評分:IMDB 7.5 │ RottenTomatoes 尚無評分
片長:95分鐘
出品國家:加拿大
導演:梅林‧德維賽維克(Merlin Dervisevic)
編劇:梅林‧德維賽維克(Merlin Dervisevic)
演員:David Richmond-Peck(飾主角 Edgar)
Bernadette Saquibal(飾外籍新娘 Maylon)
Richard Harmon(飾 William)
Michelle Harrison(飾 Doris)
Michael Eklund(飾 Jul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