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世界變了,你看見了嗎? |
這份資料是從全球篩選出110個在七大關鍵指標中,至少有五項指標具有可分析數據的國家進行比較。其中七大關鍵指標是以研發能力、生產、人員效率及專利活動的頻繁度,去推測各國的創新能力。
當全球產業紛紛走向轉型、提高競爭力以及專利戰的同時,隨著資訊技術的蓬勃發展,網路無國界同時也訴說了企業間的無國界之戰越演越烈!而台灣在本次的總排名中位居第十名,在專利、技職效率、科技密度、研究集中度、研發強度的表現皆在十名以內,但生產力與製造力較差,這不僅是單純產業的改變及製造業外移所致,亦可從台灣生育率改變人口結構的方向去探討。
在創投與新創公司盛行的今日,創意與革新已是在這世代生存的必備條件,以下將簡單說明七大關鍵指標是如何構成。
1.R&D Intensity 研發強度
以研發開支與GDP(國內生產總值)的佔比進行分析,估算結果依序為以色列、芬蘭、韓國、瑞典、日本。以色列是個因自然資源匱乏而孕育出驚人創造力的國家,多年前問世的「轉角狙擊槍」曾廣為流傳成為許多人對以色列的片面印象。其實以色列過去就是高科技公司設立研發據點的重要國家,時至今日,據特拉維夫市政府統計,光羅斯柴爾德大道上方圓一平方英里的區域內,就有六百多家新創公司,其中像是Interlude、eBay創新中心、Wibbitz、Waze(已被Google併購)、Onavo(已被Facebook併購)、Anobit(已被蘋果併購)等都在這條街上。此外,隨中以建交走入第12個年頭,這幾年來雙方合作的互補之效也越來越明顯,使得以色列近來成為投資新寵。
2.Productivity生產力
依照每個15歲以上就業個體GDP產值去推估生產力,這個項目與產業及人口結構息息相關。在本項位居第一的是人口僅有53萬的盧森堡,近來盧森堡的經濟表現好、失業率低,人均GDP超過10萬美金,產業發展以金融、鋼鐵、通訊為主,是世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本項第二名是挪威,此外,澳門得到第4名也頗值得探究。
3.High-Tech Density 高科技密度
這一項看的是該國上市科技公司的總佔比,美國依然是技術的先驅,而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緊接在後,第三名為韓國再來是中國。前五名中,共有三個國家位於亞洲,可見得近年來亞洲逐漸發展為全球高科技重鎮,然而這背後也訴說著亞洲的整個產業轉向更高的技術競爭力層次。
4.Researcher Concentration 研究員集中度
從博士生人口數、每百萬人口中從事研發專業的人員佔比進行分析,冰島在此項目奪冠,成為研究員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
5.Manufacturing Capability製造能力
6.Tertiary Efficiency 技職效率
透過主修科學、工程的技職生的人口數、入學率、畢業人數來預測科技產業的勞動力,加拿大取得第一位,其次為台灣、韓國、俄羅斯、芬蘭。
以該國每百萬人口的專利申請量及每百萬美元研發經費支出對照全球總量的比率後,台灣取得了第一名,成為專利活動最頻繁的國家。
7.Patent Activity 專利活動
這七項關鍵指標的比重不同,是以下列分配結果算出總分再進行總體排名。
R&D intensity研發強度 (20% )
Productivity生產力 (20%)
High-tech density 高科技密度(20%)
Researcher concentration 研究員集中度(20%)
Manufacturing capability 製造能力(10%)
Tertiary efficiency 技職效率(5%)
Patent Activity 專利活動(5%)